RCOOM

有时发影评

悲伤逆流成河,阳光溯流而上

简评《悲伤逆流成河》,微剧透

院子里的桂花树开了,好香。
不谈电影,先从大问题上来开刀。
校园欺凌。
易遥跳河前的最后一段话勾起了我很久远的回忆,作为欺凌者的回忆。哈算什么欺凌的,但我又确实记到了现在。第一次是在幼儿园学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走路,逗全班同学笑,三年前我又遇到那个患者,走路还是摇摇晃晃,脸色苍白,但是却满口脏话泼了我一身菜汤。第二次是小学骗一个智力缺陷儿童一加一得于五,然后疯狂嘲笑他。
然后就没了,现在想想还是觉得过意不去。
然后更近一点的是被欺凌的记忆。没有那么严重,没有人动手动脚,甚至大多数说这种话真的就像电影里说的“开玩笑的”,但是实际上给我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其实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是有几个朋友笑我长得丑,然后还跟我告状谁谁谁背后说我丑。那段时间我以为每个人看到我都在心里偷笑我难看,以至于我天天戴口罩帽子上学,低着头走路。后来觉得习惯了,大家觉得丑就丑嘛,反正我看不见我自己。再后来留了长发,偶尔出去化个妆,然后开始零零散散有几个人说我其实很好看,也就走出了阴影,口罩也早不知道被扔哪去了。
然后说说电影《悲伤逆流成河》。
原著是为数不多我看过的言情小说,但是印象很差,句子词藻很华丽很繁琐但也没什么内容,每个人的弱点都尖利地刺在别人身上,剧情很曲折,是个不折不扣的悲剧,看完真的很难过,但是难过完了也没剩下什么。
按理说小说改编电影应该尽量地符合原著,但实际上我觉得整个剧情改过之后感觉更有意义,倒也不是说扣题扣到校园欺凌上就特别伟大,只是我觉得电影剧情的“悲伤”表现得没有原著的那么刻意死板。
角色设定的很棒,易遥怀孕改成了被母亲客人用过的毛巾传染了性病,把易遥塑造成一个没有什么大错的普通学生,更突出了大的主题,同时也给易遥母亲的情感流露创造了条件,一石二鸟。顾森西的形象很讨喜,给整个故事填了一些明艳的颜色。易遥母亲没死,但是这个角色身上的悲伤却没有打折扣,被生活逼迫的女人所有的愤怒和一个母亲所有的温情都被表现得很好。
整个剧情的时间线很复杂,一个大的倒叙,里面夹着各种插叙,难得的是一点也不乱,每一个场景的特点都很鲜明,不会出现“咦这是哪怎么放到这里了”的疑惑【diss一下《后来的我们》,虽然用了黑白镜头来分辩过去和现在,但实际上很多地方是很模糊的。】而且这些大量的插叙场景大多出现在主角独白的时候,文艺片尤其是小说改编的这种最致命的地方就是原著中主角有大量独白和心理描写,电影很难在不显尴尬的同时表现的很好,电影是会动的画面,信息量很大,如果出现长时间的个人特写和独白信息量突然变小就会让人感到无聊,所以说能将独白保留的同时满足观众对信息量的要求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同样,因为影片为了营造悲伤气氛而放慢了故事节奏,所以固定镜头很少,大多数是移动画面,很好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音乐都很轻柔很悲伤,与其说是烘托气氛倒不如说音乐本身就在叙事。还混杂了很多生活中的杂音,很有生活气息,更加真实。以及开头的耳鸣声与易遥在河边的一组特写镜头,直接奠定基调,然后切换城市航拍广角镜头,然后一点点拉进弄堂,文艺的感觉就起来了。气氛营造的很成功。
剧情还是略微的俗套,基本上和小说符合,但是每个镜头都很漂亮很文艺。我想,这样就已经算一部很出色的文艺片了。
从高空坠落,闭上双眼静待死亡。那一刻眼前过目往往,发现也无所畏惧无所寄托了。

评论

热度(10)